莱芜挚虐实业有限公司

資訊

“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出爐 多種動力系統成重點

發布時間: 2015-11-17 09:12:58    來源: 電池中國網綜合
字體:

[摘要]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鮮出爐,優先啟動的“新能源汽車”“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等6個試點專項,正式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申報。

 

  近日,科技部出臺《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 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優先啟動“新能源汽車”、“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等6個試點專項,正式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申報。

  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得到了政策的顯著支持,在2015年上半年,國家部委就新出臺了近10項新能源汽車鼓勵支持政策,包括減免新能源車船購置稅、開放電動乘用車準入等。進入下半年,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更是持續給力。目前,中國即將進入“十三五”,同時經濟“新常態”將帶來更合理的社會結構和更開放的經濟,并為民眾帶來更多社會福利。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不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成倍數在增長,產業鏈上的企業也將受益。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十年發展路線圖已經繪就。文件顯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家層面將形成產業間聯動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發展規劃,并推出持續可行的新能源汽車財稅鼓勵政策等。該路線圖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家庭用車、公務用車和公交客車、出租車、物流用車等領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國家碳排放總量目標和一次能源替代目錄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占比將繼續大幅提高,規模超過千萬輛。

  據悉,在本次下發的“新能源汽車”專項申報指南中,共涉及首批啟動的6個技術方向的19個重點研究任務。詳見下文。

“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

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啟動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并發布本指南。

  本專項總體目標是:繼續深化實施新能源汽車“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升級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帶來的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超前部署研發下一代技術;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體系,支撐大規模產業化發展。

  本專項重點圍繞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等6個創新鏈(技術方向)部署38個重點研究任務。

  按照分步實施、重點突出原則,2016年首批在6個技術方向啟動19個項目。

  1.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

  1.1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系(基礎前沿類)

  研究內容:探索鋰離子電池極限能量密度及其實現途徑,研究新型高性能儲鋰電極及其反應機制、低成本合成和應用技術;研究材料的結構演化機制和性能改善策略。探索動力電池新體系,研究關鍵電極材料及其反應過程、反應動力學、性能演變等基礎科學問題。研究電池極化模型和仿真設計方法;發展電極微結構和電極表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研究新型高性能隔膜和電解液;開展電池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等問題的相關基礎研究。

  考核指標:新型鋰離子電池樣品能量密度≥400Wh/kg,新體系電池樣品能量密度≥500Wh/kg。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2項

  1.2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發高容量/高電壓正極材料、碳/合金類高容量負極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電解液;發展基于模型的極片/電池設計技術、新型制造技術、工藝及裝備等;開展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機理和防范機制、均一性和壽命的影響因素及工程化改善技術研究,開發高安全性、長壽命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實現裝車應用。

  考核指標:電池單體能量密度≥300Wh/kg,循環壽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等達到國標要求;年生產能力≥2億瓦時,產品累計銷售≥3000萬瓦時或裝車數量≥1000套。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3項

  申報要求:電池企業牽頭申報

  2.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總成

  2.1高溫電力電子學及系統評測方法研究(可能有關系)(基礎前沿類)

  研究內容:研究高溫電力電子芯片與模塊的設計理論、建模方法及測試技術,包括高溫芯片和高溫模塊的設計理論與制造工藝、高溫無源器件和高溫驅動電路的設計理論,高溫失效機理、可靠性評估和壽命預測以及高溫測試技術。建立多物理場耦合的高溫功率芯片、模塊、無源器件、控制芯片的模型。研究高溫、高功率密度電機控制器設計理論,以及建模和評測技術,形成綜合評估方法。

  考核指標:形成車用高溫電力電子器件及系統的行業技術評測規范;電機控制器樣機峰值功率密度≥36kW/L(105℃),匹配電機額定功率20-60 kW,最高效率≥98.5%,通過高溫適應性和耐久性評測。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2.2電機驅動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究IGBT芯片、驅動電路、電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部件關鍵技術,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電力電子總成技術;研發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低感、低熱阻無源器件,高集成度的功率組件和高功率密度電機控制器。

  考核指標:電機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17kW/L,最高效率≥98.5%,匹配電機額定功率20-60kW,功能安全滿足ISO26262標準ASCIL C級的要求,設計壽命達到15年或40萬公里;裝車應用≥10000套。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2項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

  3.電動汽車智能化技術

  3.1智能電動汽車信息感知與控制關鍵基礎問題研究(基礎前沿類)

  研究內容:研究智能電動汽車信息安全理論與方法,車輛全狀態參數辨識、復雜環境感知與多源信息融合方法,自主駕駛決策方法及人機共駕交互理論,智能電動汽車復雜耦合系統動力學及運動規劃與控制理論。

  考核指標:建立智能電動汽車信息安全、復雜環境感知、人機交互、運動規劃、決策與控制設計方法;在樣車上應用,基于車載環境感知系統,行人及障礙物識別率≥95%,周邊車輛駕駛行為識別率≥90%;生成動態可行駛路徑準確率≥95%,實現100ms 內最優運動軌跡規劃,車輛軌跡跟蹤誤差≤20cm。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3.2電動汽車智能輔助駕駛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發滿足從結構化道路到非結構化道路等復雜條件下對多目標分離、檢測、識別與穩定跟蹤的車用雷達及其信號處理算法技術;開展車用雷達與相機一體化信息融合技術研究;突破智能電動汽車線控制動器關鍵技術;研究基于駕駛行為分析的各駕駛輔助功能算法,系統集成及整車應用匹配技術和測試評價方法。

  考核指標:開發出車用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滿足產業化應用要求,縱向可測距離≥140m,橫向分辨距離≥60m;開發出雷達與相機多傳感器一體化信息融合技術和環境感知系統,裝備車輛后行人識別距離≥60m,車輛識別距離≥100m;突破各駕駛輔助技術控制與系統集成技術,線控制動液壓力控制精度≤0.1MPa,10MPa主動建壓時間≤170ms,樣車具有先進的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剎車、碰撞預警、車道線偏離報警等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實現千輛級新能源汽車應用。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18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2項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

  4.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石墨烯鉑,代替鉑,質子交換膜)

  4.1燃料電池基礎材料與過程機理研究(基礎前沿類)

  研究內容:新型低鉑或非鉑催化原理研究與催化劑研制,高穩定性固體電解質離子傳導機理研究與膜材料研制,高性能、低成本氣體擴散層傳質機理研究與擴散層材料研制,金屬雙極板低成本、耐蝕導電改性層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究,多維度、微尺寸金屬薄板精密成型方法研究;單電池工程及結構、流體綜合仿真技術研究,燃料電池極低溫特性及啟動策略研究,空氣雜質對燃料電池影響機理及對策研究。

  考核指標:樣品膜電極鉑用量≤0.125g/kW,功率密度≥1.4W/cm2,耐久性≥10000h;建立電堆-30℃儲存與啟動技術方法、三級空氣質量耐受性技術方法。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4.2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電堆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化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發擴散層(碳紙、碳布)、復合膜、低鉑催化劑、膜電極(MEA)的制造工藝關鍵技術;研究金屬雙極板制造工藝和測試評價技術;研究全尺寸單電池流場與流體分配的優化技術,電堆結構、組裝工藝及電堆一致性保障技術,無外增濕電堆關鍵技術,以及電堆耐久性提升技術。

  考核指標:膜電極鉑用量≤0.2g /kW,耐久性≥10000h;金屬雙極板厚度1-1.5mm,腐蝕電流1μA/cm2,耐久性≥5000h;電堆比功率≥3.1kW/L,耐久性≥5000h。形成小批量生產工藝,實現試生產。開發的膜電極和電堆等部件應用于不同類型燃料電池發動機。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

  5.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

  5.1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構型與動態控制方法研究(基礎前沿類)

  研究內容:研究典型的混合動力系統構型和性能,建立混合動力系統硬件在環仿真及測試平臺、整車測試評價平臺,開展測試評價;研究混合動力系統動態建模、分析優化的理論和方法,形成開發工具軟件;研究動態控制理論和算法、能量管理方法,并實現整車應用。

  考核指標:完成3款車型動力系統的測試評價,發布年度研究報告。形成1套開發工具軟件和控制方法,并至少用于2款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5.2主流插電式轎車混合動力性能優化(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展混合動力總成及控制系統優化,包含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變速箱及其控制系統等優化;開展電池組與電池管理系統優化,開展整車控制和集成優化,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整車性能優化;開發1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和1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

  考核指標:0-50km/h加速時間≤2.5s;最大爬坡度≥30%(轎車),≥60%(SUV);燃油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較第四階段油耗限值(GB19578-2014)降低比例≥40%(轎車),≥30%(SUV);百公里綜合油耗≤1.3L(轎車),≤1.8L(SUV);綜合工況純電續駛里程≥70km;實現銷售≥5000臺。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

  6.純電動力系統

  6.1電動汽車結構輕量化共性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展電動汽車輕量化材料(復合材料(復合材料中添加石墨烯)、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性能評價、成形工藝與零部件輕量化結構設計等應用基礎研究;研究碳纖復合材料界面與零部件各向異性設計方法;研究全新架構材料-結構-性能一體化設計方法;研究多材料連接數學模型與疲勞設計技術;研究典型零部件與整車輕量化綜合評估模型和評價體系。

  考核指標:建立輕量化基礎數據庫與典型零部件輕量化評估模型;完成相關標準和規范15項以上;實現高強度鋼、輕合金至少在2款車上系統性應用;實現碳纖維材料至少在1款車上系統性應用。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6.2輕量化純電動轎車集成開發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展全新材料與結構形式下的載荷分布與結構優化技術研究,開展車用碳纖維低成本原材料和工藝技術研究,突破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車體和鋁合金電池框架一體化集成設計技術,實現多種輕質材料及多種先進成形工藝集成應用,掌握輕量化的新能源轎車整車試驗驗證和評價等核心技術,開發出1款輕量化純電動轎車。

  考核指標:輕量化純電動轎車與傳統鋼結構的同尺寸、同配置車型相比,車身與底盤共計減重30%以上,最高車速≥150km/h,安全性達到C-NCAP五星要求。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1項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

  6.3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運行安全與互聯互通技術(應用示范類)

  研究內容:研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運行安全關鍵技術,包括:交、直流充電過程中的電池狀態安全監測、預警和智能控制技術(主要指充電機通過與BMS通信,讀取、存儲動力電池性能參數,檢測電池性能參數是否異常,基于存儲歷史數據庫,研究對動力電池安全隱患預測的方法),交、直流充電設備的電氣安全保護(漏電保護、短路保護、過流保護、輸入/輸出電壓異常保護等),建立電池、供電與充電等系統的一體化安全評估體系;研發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融合關鍵技術,并進行綜合示范;研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互聯互通關鍵技術,建立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數據平臺,開展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充電設施對BMS保護需求的響應率達100%;充電設備的電氣安全保護合格率達100%;對充電過程中動力電池安全事故的預警率達100%;應用以上技術的示范車輛規模≥5000輛;提出動力電池安全性隱患預測方法,形成運行安全性技術等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5項以上。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17年12月

  擬支持項目數:2項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