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挚虐实业有限公司

資訊

聚焦動力電池安全 2016電動車或出重大事故

發布時間: 2016-01-20 08:54:12    來源: OFweek鋰電網
字體:

[摘要]“我判斷2016年電動汽車會出重大安全事故。” 1月16日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康迪電動汽車董事長胡曉明給狂飆中的電動車行業澆了一盆冷水。

  “我判斷2016年電動汽車會出重大安全事故。” 1月16日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康迪電動汽車董事長胡曉明給狂飆中的電動車行業澆了一盆冷水。
  11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去年我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新能源汽車像是一場盛宴,蘋果、谷歌等巨頭,還有蔚來、樂視、前途、小鵬、凌云等IT企業,還冒出了很多各個行業跨界進軍的電動車企業,比如做電池的多氟多、沂星電動車等。
  有人認為去年還是開胃菜,接下來會更加火爆,但以胡曉明為代表的另一種觀點認為,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很多亂象,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發展出現波折,必須引起重視。
  對于電動車行業發展的隱憂,大致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銷量主要來自政策推動;二是技術欠缺,而充電基礎、購買扶持等政策又拉動過快,可能產生安全隱患;三是和外資品牌技術差距較大,不止是動力系統,還有智能化、車聯系統等等。
  康迪電動車去年是盛宴的受益者,銷量達到了2.5萬輛。但胡曉明對于今年的預期較悲觀,“今年還不知道,做了再說?,F在做的很多事情是不是還要悠著點?”
  搶奪最后的機會?
  根據工信部數據,2015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4.79萬輛,同比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2.46萬輛,同比增長79%。
  “飛躍性發展到了令人詫異的程度,因為增長速度比我們原想的要快得多。”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說。
  增長狂飆從2015年10月份開始,原因可以歸結為各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任務期限將到,趕在2015年底進行購買,以完成任務。
  這是悲觀派擔心的一個佐證,并非完全沒有道理。“為什么2013年、2014年沒有狂飆?我認為今年銷量會走下坡路,因為很多推廣目標可能要延遲到2020年來完成。”胡曉明說。
  但大多數企業不這么認為,理由是除了行政推廣任務推動的銷量外,行政引導市場主導的消費也在形成。“今年我沒什么擔心的,按規律辦事沒什么問題,北京限購了,北京有6萬臺新能源指標,你還怕車沒人要?” 江淮乘用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漢說。
  高速的增長預期體現在車企的銷量目標中,知豆去年的銷量是3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沖擊6萬輛,預期銷量翻倍。
  奇瑞和北汽都計劃大踏步向前。奇瑞去年新能源車銷量為1.5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北汽去年銷量是2萬輛,今年的目標是7萬輛。
  很多車企將今年定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最重要一年。市場一旦打開之后,電動車的規模經濟將在未來幾年體現。知豆、奇瑞和北汽都將年銷量目標訂在5萬輛以上,意味著初級規模化將預計在明年完成。
  “通過量的拉升,來進行成本的管理。”張金漢認為。前期準備期車企競爭主要集中在技術上,第二個階段就是規模和成本的競爭,這是大規模市場化必須通道。
  背后三大隱憂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熱度提升,冒出了很多電動車行業的新進入者,實際上是一些已經停產的汽車公司汽車生產資質,被人買下來后從事新能源汽車生產。
  電動車行業有沒有過熱,這個問題重新被擺到了臺面上。這種狀況和二十年前傳統乘用車在中國起步,很多公司進入這個行業的狀況有點類似。過去7年,國家相關部門都在推動汽車的集中化,提倡兼并重組。目前,12大汽車集團,集中了95%的銷量。不過,汽車生產仍然太分散,導致無法與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生產集中的汽車大國去抗爭。
  汽車技術需要大量的資本、人才來推動,“百花爭鳴”直接導致的后果是,很難實現技術上領先。電動車技術層面,目前消費市場最關心的是充電能不能再快一點,續航里程能不能再長一點。
  “第一個是根據電池充電時候的適配度,這個電池跟這個充電的電流能夠適配,第二個是散熱的管理,如果能夠更好的把這個充電池的熱度從電池當中去除,就可以更快實現充電時間的減少。”ATL CTO Robert Galyen說。目前,國內電池技術在這兩塊都輸于發達國家電池技術。
  另一個擔心是,國家政策快速推動充電設施建設,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住建部已經發文,所有公共停車場立體車庫都必須配有10%的充電設施,所有新建的必須是100%配充電設施。”胡曉明認為,技術沒有充分認可,建得太多太快,事故很難避免。特斯拉不久前有一輛車就在充電時起火。
  還有一個是電池的安全。車企很清楚,電動車續航里程提升,就要快速的推動電池技術的發展。“電池能量密度快速提升,但能量聚集就是障礙物,能量越高風險越大,這是一把雙刃劍。”胡曉明說。
  目前,國內電芯的能量密度為180瓦每公斤左右,以現有的技術途徑,目標是300瓦/公斤。應用到整車上,行駛里程可以做到300公里以上。
  但即使解決了這個問題,胡曉明對電池的使用壽命依然有疑問,“電池會出問題,現在電池說保5年,10年,說說可以,做的話可能滿足不了。在座可以思考一下,誰的手機電池用過3年,手機是什么使用環境,汽車又是什么使用環境?”
  在這些隱憂的基礎上,中國電動車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發達國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已經領先國內車企不少。“在剛剛結束的CES展上,海外企業做的綠色新能源車、車載的電動系統等,確實非常了不起,嘆為觀止。”知豆電動汽車銷售副總經理陳闊說。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鋰電池動力平衡車南航“禁飛”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